在现代海战中,水下战场作为海战的重要领域之一,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要在未来战争中取得制海权,必须有效地掌握水下战场。因此,研究对手的水下作战概念、建设自己的水下战场、研发新型水下作战武器装备对于提高我军在非对称作战中的制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战争中,水下作战能力对于国家的海上安全和海洋利益保护至关重要。掌握水下作战的技术和战术,不仅关乎海洋领土和海上通道的掌控,还关系到国家的声望和影响力。因此,从战略的角度来看,研究和了解潜在敌人的水下作战概念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敌人的水下行动和战术,我们能够更好地洞察其优势和弱点,制定对策来应对潜在威胁。
美军水下作战相关概念
美军在海洋战场中对水下作战的发展可谓迅速而卓有成效。他们在海洋战场态势感知、水下信息网络建设、武器装备平台以及水中兵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凭借突出的能力在潜艇作战、反潜作战和水下特种作战等领域傲视同侪。
近年来,美海军不仅持续加强对关键海域水下资料的调查和收集,还积极推进水下作战的新战法演练,充分发挥了美军水下作战力量种类多样、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强、攻防体系建设完善以及远程打击能力突出的优势。这些努力为新水下作战概念的实践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美海军第一个水下无人中队成立仪式
自2016年以来,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和海军研究办公室(ONR)一直致力于研发新型水下作战装备和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他们的目标是打造一套新型的水下作战体系,包括水下预警监视系统、指挥通信系统、攻防作战系统以及综合保障系统。
这些年来,美军在新型水下作战装备体系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迅速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水下无人作战。2017年,美海军成立了第一个水下无人中队??UUVRON-1。这个中队已经正式升级为与潜艇中队平级的作战单位。不仅如此,美海军还建立了潜艇发展中队(DEVRON-5),并搭配无人潜航器,以验证潜艇与无人潜航器的水下协同作战能力。
核潜艇、无人潜航器、水下传感器、无人机和无人艇,成为美海军实施水下无人作战的关键要素。在典型的作战场景中,核潜艇或者大型无人潜航器会通过布放小型无人潜航器和水下传感器的方式,利用侦察、声探测等手段来获取相关海域水下目标的信息。这些信息将构建起分布式网络化的态势感知体系。同时,无人机和无人艇则作为通信中继,与岸基、舰基指挥中心进行通联,实现水下战场态势感知的共享,从而提升联合作战指挥机构跨域获取目标信息的能力。
而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则利用卫星、飞机、水面舰艇等作战平台获取全域多维战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输至水下有人作战指挥中心。核潜艇根据战场的需求,控制各类无人系统完成反水雷、反潜、反舰等不同的作战任务。
美军无人潜艇概念图
海底战,2016年,美军发布了名为《2025无人潜航器需求》的文件,其中提到了海底战作战概念。这个概念的核心是通过预先部署或由无人潜航器临时布置大量水下传感器和水下武器,以执行反潜作战、水雷战和反水面舰艇作战等任务。通过监视、侦察和打击等手段,实现海底情报获取、海洋持续监视、海底侦察干扰和海底火力打击等作战目标。
美军海军针对海底战提出黄色和橙色两种杀伤箱概念。两种杀伤箱概念主要用以区分美海军海底作战系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对进入杀伤区域目标的火力打击。
海底战不再局限于水下作战力量之间的较量。它的作战空间已经扩展到水面、空中、太空和电磁等领域。海底战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长远来看,它将成为决定未来海战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海底战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海底作战中,海底无人潜航器的部署和运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以隐蔽的方式执行各种任务,包括侦察、监视、打击等。此外,现代科技的应用也为海底战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比如声纳技术的提升、通信技术的改进以及智能算法的应用等。
美军水下作战的特点
水下作战领域的典型特点是空间广阔、环境复杂、要素关联度高、多维联动。为了有效实施未来水下作战,美军针对军事需求提出了新的作战样式、能力以及武器装备系统。作战力量的一体性、战场空间的整体性和作战对抗的系统性成为他们的关注重点,并以信息网络为支撑,实现了从水下独立作战向联合作战的过渡。
美军注重"技术致胜"的理念,加速发展水下预警监视系统、指挥通信系统、攻防作战系统和综合保障系统等。在网络中心战理论的指导下,他们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通过网络连接水下战场的各个作战单元,共同感知水下和水上的战场态势,将水下作战体系完美融入美军的联合作战体系。
在未来的水下作战中,美军将大量布设水下传感器和无人潜航器,作为关键的信息获取节点。同时,他们还会布设无人机、无人艇、水面浮标和海底浮标系统作为网络中继,连接水下战场的各个作战单元,并与外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通过水下作战单元获取情报信息,并为其他战场提供侦察和预警信息。此外,他们还实现了水下作战平台与水面或岸基指挥中心的有效通联,将水下作战单元紧密连接在一起,并将水下作战体系完美融入联合作战体系。这些无人作战平台具备明显的智能化特征。
为了展示水下作战力量的潜力,美海军在2022年5月举行了首次无人艇演习,名为"环太平洋2022"。这次演习专门测试了有人无人舰艇组队的概念。此外,美军还推出了黑鱼和虎鲸两种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并且接收了数艘远程无人水面舰艇的原型艇。在未来的水下作战中,无人装备正从配角身份转变为主角。
美军的未来水下作战力量主要包括核潜艇、无人潜航器、水下母港、海底预置装备(传感器、深海定位导航系统)、无人机、无人艇、通信中继浮标等。他们在研发和现役中拥有多种型号的水下无人潜航器,涵盖各种不同的排水量和作战用途。尤其是大排水量的无人潜航器,其续航时间长,可以搭载多种载荷,并能够布放多个小型无人潜航器。这些无人潜航器通过水下组网的方式,可以实现对水域内敌方潜艇或舰艇的侦察、探测和打击。
刀鱼无人潜艇
对于水下作战而言,无人装备的水下自持能力明显优于有人装备。然而,水下通信技术的限制对于有效控制水下无人装备提出了挑战。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美军正加快无人潜航器、无人艇、无人机等无人装备的智能化发展,并加强对水雷、鱼雷等水中武器装备的智能化改进,以实现无人装备根据战场情况自主判断并处理各类情况。这表明未来水下作战正在加速向无人化和智能化作战转变。
水下“鱼群”作战样式展现了核潜艇作为美军未来水下作战的核心角色。核潜艇可以成为搭载、布放和回收各类无人装备的母舰,实现对水下域各类无人装备的指挥和控制。同时,核潜艇也可以作为未来水下作战的主要威慑力量和隐蔽打击力量,与水上作战力量进行协同作战。在未来的水下作战体系中,核潜艇从传统的作战平台转变为指挥调度平台,与无人装备高度集成。有人平台负责指挥和控制无人装备,担任水下域战场的全局指挥角色,与有人平台和无人装备共同沟通、感知和处理战场态势。无人装备作为水下作战体系的重要末端节点,能够持续感知战场态势,并实现数据传输和最终打击。
未来水下作战逐渐采用了空中无人机"蜂群"作战思想的影响,呈现出水下"鱼群"作战样式。在这种作战系统中,大量的无人潜航器、无人机和无人艇将具备不同的决策能力,可以作为通信中继在网络中进行联络,同时也可以执行侦察、干扰和火力攻击任务。多种类型的无人装备进行组合和配合,发挥集团作战的实力。
深海预警系统
为了强化水下作战力量的预警和监视能力,美军在水下战场中构建了基于水下传感器的战场态势感知体系。这个体系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水下战场态势感知的挑战。为了发现、追踪和识别水下威胁,美军综合运用各种固定和机动式水下传感器进行侦察和预警。
固定式水听器阵是一种常见的水下传感器,它们事先被布设在关键海域,可以长时间水下待机,持续监视和侦察重要的海区。此外,水下无人潜航器也被用于水下传感器系统,通常由核潜艇进行布放,用于执行情报、监视和打击任务,进一步扩大了核潜艇的控制范围。
美军认为,在水下战场中提前设置战场将直接影响战场态势的掌握,从而实现灵活用兵和有针对性的行动。因此,美军高度重视水下战场态势感知体系的建设,并不断完善包括水下预警监视系统、指挥通信系统和综合保障系统等的建设。
水下预警监视系统是水下战场态势感知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通过整合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水下威胁进行实时监视和侦测。
应对水下作战的思考
未来水下作战将是一种颠覆性的海战模式,其建设将成为决定水下作战胜负的关键因素。水下战场正在加速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战场态势感知变得更加精准,指挥控制更加高效,兵力运用更加灵活。水下作战力量具有隐蔽性强、突击威力大的特点,其灵活性和深海适应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未来水下作战的构造基于反潜探测系统、有人和无人作战平台、水下保障设施和海底预置新型装备。
未来水下作战主要采用潜艇无人协同作战、水下"鱼群"作战以及海底预置装备威慑打击等主要作战方法。分布式杀伤、无人化集群、网络化链接和多域联合作战等新的作战理念也贯穿其中,体现了作战双方高度重视在对抗环境中获取信息和决策优势,提升自身作战能力的作战理念。
在未来水下作战中,理解作战对手的水下作战概念、武器装备、作战方法和作战理念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研判作战对手的水下作战能力,了解其优势和弱点,并洞悉作战理念,才能为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对作战对手的研判,从进攻、防御、机动、信息、保障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分析其未来水下作战的强弱点,透析作战制胜的机理,然后通过倒推作战能力需求,以建设自己的作战能力、攻克作战难题为抓手,提前进行有效的战略预置。这是未来水下作战的制胜基础。
未来水下作战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体系对抗和体系破击来实现作战目标。美军的未来水下作战发展思路明确,以新型作战概念为驱动,探索构建以跨域联合探测、有人-无人协同、无人集群和水下综合保障为代表的分布式新型水下作战体系。该体系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将水下作战要素和单元高度关联,融入联合作战体系,增加了水下战场与海面战场、空战场和天战场等有形战场的相互依存性。未来水下作战将逐步融入联合作战体系,其中信息网络仍然是其重要的物质基础。
体系破击的核心是通过破网断链来削弱敌方水下作战能力。这可以通过切断水下预设战场装备、水下作战单元与水下作战指挥中枢之间的联系,破坏水下作战指挥中枢与其他战场指挥控制中心的联系,切断水下作战信息链路、瘫痪信息系统、扰乱作战指挥流程,导致敌方水下指挥体系失联、失序和失能,从而达到体系破击的战斗效果。具体而言,就是选择敌方水下作战体系的要害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打击,削弱敌方体系的一点,从而间接瘫痪整个水下作战体系,以取得作战胜利。
在未来水下作战中,关键的突破点是无人化和智能化,无人化和智能化将是未来水下作战的主要突破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作战平台在水下作战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人作战平台具有体积小、造价低廉、适应性好、对作战环境要求低、隐蔽性好、战场生存能力较强以及智能化程度较高等优点。
有人-无人协同作战和"鱼群"作战将成为未来水下作战的重要战法。通过有效地整合有人和无人作战平台的能力,实现彼此之间的协同配合,将大大提升水下作战的实力和效能。有人-无人协同作战可以有效弥补有人作战平台在水下环境中的局限性,同时无人作战平台的智能化能够增强其自主性和适应性,进一步提升其作战能力。"鱼群"作战则通过多个无人作战平台的集体行动,模拟鱼群的协同攻击方式,增强水下作战的集团作战实力。
未来水下作战的发展还需要兼顾信息化和网络化。信息网络仍然是未来水下作战的重要基础,通过建立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将水下作战单元和指挥控制中心相互连接,实现即时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提高指挥决策和作战行动的效率。同时,网络化的战场环境也要求水下作战单元具备对抗电子战和网络攻击的能力。在未来水下作战中,水下作战单元需要具备强大的电子对抗能力以应对敌方的干扰和攻击。同时,网络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保护水下作战网络免受敌方的入侵和破坏。
一是增强预警探测基础能力。大力发展对复杂海洋环境下潜艇及水下无人潜航器的探测技术,综合运用声纳、雷达、磁、红外、激光等不同探测手段,形成对潜艇及无人潜航器的远、中、近三层预警探测能力。通过构建多层次、多手段、灵活机动的水下立体预警探测体系,对关键海域实施重点探测,形成区域反潜、要点反潜相结合的战术设计。
二是激发传统反潜武器潜能。核潜艇、大型无人潜航器被设定为未来水下作战重要平台,为水下小型无人集群提供停靠补给、平台发射。传统反潜武器主要针对潜艇、大型无人潜航器等威胁而研发,应对中小型无人潜航器存在一定不足。但传统武器具有技术成熟度高,战术战法成体系的特点,若进一步发挥其搜、攻潜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现有反潜武器系统仍可在水下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发展低成本多手段水下反制手段。智能化水下“鱼群”作战将成为未来水下作战的主要方式”,针对其单机系统智能化程度高,但抗干扰能力较弱,对信息网络依赖性较强的特点,既可采取硬件摧毁手段,还可采取“以智打智”战术手段。通过破坏其通信网络、定位导航、程序算法、接口标准等软性要素,达到瘫痪“鱼群”系统的效果。另外,可研究使用高能激光、定向能等新概念武器装备,达到降低反制成本的目的。
(转自军事文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