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大作战游戏

长文分析,山海经中记载的昆仑山在哪里?

昆仑山在哪里?

假设远古时代全球只有一块大陆、一座山,犹太圣经称它为伊甸园,那么伊甸园的特征,将有相当多地方跟昆仑山吻合:

1

中国《河图括地象》曰:「昆仑山为柱,气上通天,昆仑者,地之中也,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

《十洲记》曰:「昆仑山有紫翠丹房」;《拾遗录》曰:「昆仑山密云房,东西千步,望之如丹霞」。

2

犹太圣经《约伯记》:「上帝将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空,天的柱子震动,因他的斥责惊奇,他以能力搅动大海……」

《创世记》:「当挪亚六百岁…….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洪水汜滥在地上四十天、水往上长、把方舟从地上漂起,水势浩大、在地上大大的往上长、方舟在水面上漂来漂去,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

3

印度古老传说:「须弥山耸立在大地中央,山峰直插云霄,峭壁上有宝石,山上住了天神和阿修罗,是座美妙的宝山,有一天,天神和阿修罗找来大蛇舍沙帮忙拉动曼陀罗山,以搅拌乳海,为要提炼出永生甘露,过程中大蛇舍沙因过度用力导致口出烟火,烟火升空成乌云,并下大雨,此时曼陀罗随鑫王沉入海底,山上众生落入海中,蛇再度因剧毒从口中涌出毒汁,汇成大河,快将众生及众神都毁灭之际,湿娑为了拯救众生,把毒汁吞下,颈部因而变青,」

综合上述三个古老民族的数据,我们先假设「昆仑山」是圣经中悬在虚空的「大地」;印度传说中的「须弥山」是以突显「伊甸园」作地标的大地;「曼陀罗山」则是上帝把亚当赶出伊甸园后的须弥山,简言之,昆仑山、大地、须弥山和曼陀罗山,全都是同一座山,同一块土地,只是各民族着眼点不同,所以衍生出不同版本称呼。

在这个假设下,我们将可以把全球(包括欧洲、日本和波斯等地)远古传说串联起来,归纳出一个史前真相。给昆仑山一个时代定位:有关其记载,从《山海经》到《淮南子》等古代官方文献都曾独立提及它,即昆仑山是古老文献的主体,而非一种修辞手法,是一座曾经获得古代学者广泛认同存在的山峰,偏偏从来没有一份记载,谈及谁人对昆仑山有过亲身游历,即古人认同昆仑山的存在,却从未被文字时代的人踏足过。

若一座存在于文字时代的圣山,总有人会去亲身游历,然后以第一人的身份加以描述,反之若只有数据作客观记载,说明昆仑山在文字时代已成为历史,在文字时代中已消失于世上(仓颉造字后的文字时代约公元前4700年),问题是一座「柱广十万里」的超级圣山,因何一夜消失?答案是大洪水,即7000年前挪亚大洪水,将整座昆仑山夷为今天的七大洲,古老文献对圣山特征的描述。将有助证明斋山是被大洪水所毁:

《河图括地象》「昆仑山为柱,气上通天」,是写实描述,与天界奇观无关。「山为柱」是昆仑山被海水长年累月切割侵蚀而成的地理形态。「气上通天」则指雾气升腾,都是自然现象,非神话,所以《拾遗录》中「望之如丹霞」,是指昆仑山具备如广东丹霞山柱状特征,且山上有绿林,山腰有被海水切割侵蚀留下的横纹,横纹宽度与水位下降速度有关,一般上百年,相对因陆地上升造成「望之如丹霞」的可能性较低因地壳运动通常不稳定和短暂。

「望之如丹霞」与大洪水有何关系?地球诞生时有水,后来水中物质因引力聚合成地,地因重力成为地球核心,反之水因引力流向地心,导致水位下降;水位下降使大地露出水面,水位继续下降,高出水面千米的陆地开始失去海水承托(浮力),同时大地底部露出水面的地方被海浪拍打和侵蚀,千年岁月下,大地(昆仑山)终于被雕琢成柱状,因此「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是指昆昆仑山底部四方八面都是柱状。「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也是描述因海水拍打和侵蚀昆昆仑山底部形成的地理形态。

上重下轻的昆仑山(须弥山倒三角的形状)是构成大洪水来临的地理形态。「柱广十万里」的底部因海水侵蚀开始变得纤幼和脆弱,无力承托整座昆仑山的重量,最终出现崩塌,当昆仑山下塌海面时,便成了上述「曼陀罗随龟王沉入海底」的印度传说、「沉入海底」就是洪水涨上陆地,

昆仑山坠海解体后成了今天的七大洲,浮在海面上的大地(昆仑山)继续下沉(包括我们今天认知的海底也向地心继续崩塌和下沉,即海底下的海水溢出于海底之上),其实昆仑山自创世以来都在下沉,但下沉速度在7000年前开始放缓,因为昆昆仑山下崩后,平铺在海面上(平面浮力强于柱状),犹如今天我们认识的陆地是平坦,不再是「柱」状,有趣的是7000年前,正好是挪亚大洪水的日子,地质学家认为地球在6000-8000年前发生过大洪水,

大洪水的过程为何?当昆仑山下崩坠海时(曼陀罗随笔王沉入海底),海水涌上大地(昆昆仑山),就是大洪水,后来大地因浮力上升,大洪水在40天内退去(大地上部分地区会出现水位下降和上升的连漪现象)。

有关大洪水的描述,可参考古印度传说和圣经:首先,大洪水非来自连场暴雨,而是「龟王(大地)沉入海底」,是上帝斥责「天的柱子」(中国称天柱为不周山,即昆昆仑山:是被共工在一气之下撞断,使天崩塌,后才衍生出女姆补天的故事)和搅动大海所致,

如果读者是唯物主义者,姑且把神话部分剔除,剩下属性将是大洪水和昆仑山的史实版:须弥山(或初期昆仑山)位于全球土地中心(大地中央)山峰高度数千米(山峰直插云霄),直至有一天,发生了超级海啸(搅拌乳海),山崩地裂使地幔里的岩浆从火山口喷出(蛇口出烟火),浓烟和暴雨随之而来,这是曼陀罗山(即亚当被赶出伊甸园后的须弥山)崩塌的描述,最后出现全球陆沉(龟王沉入海底),陆沉使海水上涨淹没大地,就是大洪水(汇成大河),及后洪水退去(湿娑把毒汁吞下)。

继而把神话部分从圣经中剔除:约7000年前,即大洪水以前,大地因水位下降而处于离水平线1000米以上(上帝将北极铺在空中、山峰直插云霄),大地那时被海水被雕琢成柱状的高山(须弥山倒三角的形状),其顶部因水培植出丛林、平原和伊甸园(紫翠丹房),有一天,发生超级地震和海啸(天的柱子震动----崩塌,因上帝的斥责惊奇,他以能力搅动大海),海水从海底喷出到天空,再洒下成为雨粉,维持40天(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水位持续上升、直至淹没大地(昆仑山)。

上述两种描述来自两个古民族对远古祖先代代相传的口述事迹,即挪亚大洪水的传说,说明昆昆仑山从诞生到崩塌的过程,其「柱广十万里」的遗址就是今天七大洲的全部陆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