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大作战游戏

从无比艰难到无比轻松,中国驱逐舰建造能力一飞冲天之路

前言:在中国海军成立后的50年里,中国海军装备陈旧落后,大型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只能用于近岸防御,直到2000年之后,大批新型舰艇陆续下水,中国海军才逐渐成型,期间经历了无数辛酸。

一:买来的07型驱逐舰

新中国成立时海军没有驱逐舰,也不具备建造驱逐舰的能力,稍大点的战舰是国民党留下的旧式护卫舰和炮舰,1954年,中国从苏联购买了4艘07型驱逐舰,随后在青岛成立了第一驱逐舰大队,这些驱逐舰是参考意大利驱逐舰设计的,质量上存在问题,苏联当处理旧货的卖给中国,但高达38节的航速比中国那些旧式护卫舰有着巨大的优势,尽管这种二战时期的驱逐舰算不上先进,采用的是平行二层甲板,海情超过3级海浪就会打上甲板,摇摆非常剧烈,舵叶又无液压装置,操舵兵要用全身的重量压到操纵盘上才缓慢地转向,配置的“格尤斯”对空警戒雷达只有一个“A型”荧光屏,只能显示目标距离数据,发现目标还要打电话给舰长。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生活战斗环境极差,4门130毫米主炮开火时后坐力达到48吨,从舱面到机舱都震耳欲聋,让人耳膜疼痛,很考验战士的承受力,居住环境更差,住舱极为狭小,高级军官单人舱也就是3~4平方米,普通军官们4~6个人一个住舱,房间的舷窗距海面只有半米,出海必须关窗,水兵住舱有6个,30~40个人一个舱,床是上2层吊铺加最底下三个铝箱,铝箱也是床位,舰首住舱最小也最遭罪,26名舰员睡觉连翻身都困难,还是海上航行颠簸最大的地方,但好处是舱室没有空调装置,夏季甲板烤得烫人,晚上舱室就成了蒸箱,空气流通全靠风机,住舱越靠前风量越大,到了尾端几乎没风了。

因为没餐厅,舰员要在住舱里就餐,伙房在上甲板,只有5~6平方米,里面有两口炒菜用的大锅,外面一个大蒸箱,炊事员要做几百人的饭菜,浪大时还把自己绑在锅台旁炒菜,有时一个浪头就把锅里的菜倒在地上,舰员打饭必须通过上甲板,高海况时会全身湿透,饭菜打回来其他人员没法活动,只能由两名舰员分餐,分好以后一个一个地传送到其他舰员手里,在只有几分钱一份菜的年代,水兵的伙食标准是每天1.2元,士兵饿了可以到伙房去拿东西吃,但绝不充许打水,全舰只有18吨淡水,供几百人一日三餐,洗漱只有分得一杯,导致驱逐舰只能出海7天。

二:无比艰难的051驱逐舰

到70年代,这4艘1934年设计,二战前期下水的老式驱逐舰已经破败不堪,但中国海军就这4艘驱逐舰,不得不修修补补继续服役,60年代,中国海军需要深入南太平洋回收远程运载火箭再入舱,于1967年开始051驱逐舰的施工设计,由于当时科研储备空白,051的38节最大航速、9级海况下航行、导弹和其他四大武器的技术要求超过了当时中国的工业极限,用新研制的903高强度低合金钢建造的纵构架式主船体有100多根纵向骨架,组成15个水密隔舱,由260多个工厂和科研院、所提供732项原材料,165种非金属材料,1600余吨金属材料,2?5万米管路,16万米电缆,1240项配套设备。

由于许多舰载武器和设备尚未研制完成,只能边设计、边施工、边研制,受到原材料质量不稳定、设备修改和变动,曾发生多次返工。首舰交付海军数年还缺不少设备待装,主要是武器方面,最初安装的反舰导弹是由“海鹰-1”岸对舰导弹改装而来的舰对舰导弹,使用体积巨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也只有60~70公里射程,装上军舰后无法克服舰体运动的扰动问题,只好加装很复杂的回转式发射装置赋予导弹正确的初始姿态,主炮是苏联SM2-1型双管130毫米舰炮仿制型,全人工操作,射速每分钟只有17发,副炮是自行研制的双管57毫米高炮,其故障率很高,70年代末才换上可自动瞄准、自动供弹的76式双管37毫米高炮。

作为当时中国海军排水量最大最复杂的战斗舰艇,051驱逐舰工艺落后,布局不合理,缺乏作战指挥系统,缺乏反潜防空武器,没有电子对抗手段,生活条件极差,远洋航行不是断轴就是上层结构出现多处裂缝,唯一的防空火力是76式双联装37毫米舰炮射速只有720发/分,射距只有5000米,对1970~80年代的空中打击没多大效果,后来4艘051型导弹驱逐舰也加装了“红旗-7"型近程防空导弹才有点自卫能力,但也无法胜任远洋作战需求,只能作为近海大型作战舰艇使用,还需要装备HQ-61B型舰空导弹的053H2G型导弹护卫舰编队保护,历经各次改进也只能达到60年代水平。

051驱逐舰一共建造了17艘,前7艘都是技术状态非常不完整的原型舰,从8号舰到13号舰为定型舰,又建造了2艘051Z指挥型和2艘是051G改进型,导弹攻击雷达1975年才定型,导弹发射装置到1981年才定型,导弹武器到1983年才定型,此时已经有9艘在服役了,在1980年远航南太平洋时为安全起见六艘驱逐舰都没有携带导弹,首批051型驱逐舰优先配属给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70年代中后期才有两艘进入南海舰队服役,但首舰160号在1978年就在湛江麻斜军港爆炸沉没,80年代,051驱逐舰曾出访珍珠港,在一众美军新锐战舰面前,如同古懂一般。

三:渐入佳境的052型驱逐舰

1991年下水的052型驱逐舰计划是建造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近的驱逐舰,但设计时布局不合理,系统匹配问题不断,一系列的技术装备空白把所有人都搞得精疲力尽,建造时一大群主管的海军将军守在船厂当技术员,尽管如此,052型驱逐舰是中国海军第一型可以长期在海上执行战斗任务的驱逐舰,只用两艘就能够承担大半个黄海的反潜任务,不过052型驱逐舰所采用的自动化作战指挥系统,自动化机舱和自动化武器系统并不成熟,只建了两艘后就停止建造,在052型驱逐舰的架构和武器配置方案上又设计了051B型驱逐舰,但是依然没有摆脱防空能力薄弱的问题,仅仅建造了一艘167号舰即停建。

改为建造配置俄制“礁石"-M型远程防空导弹的051C驱逐舰,051C驱逐舰共建造115和116两艘,分别于2004年12月28日、2005年7月26日在大连造船厂下水,入役后能够提供80至100公里的区域防空能力,“礁石”-M型舰空导弹理论上是可以当中程舰空导弹使用,军舰只要配备近防炮就可以保证本舰的安全了,但“礁石”-M型舰空导弹长达到了7.6米,重达2500千克,051C驱逐舰只能携带48枚,只能抗击24个目标,不利于持续作战,2003年4月29日和10月23日在江南造船厂下水的052C驱逐舰则安装了国产的346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海红旗"-9防空导弹,能够配属航母战斗群远洋机动作战。

4艘驱逐舰下水后,2005年到2012年,中国海军没有建造新的驱逐舰,而是对051C型和052C型进行性能对比验证,排除验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直到时隔9年之后才新造第三艘052C型驱逐舰,052C型驱逐舰采用了隐身设计,但仍然只配备了48枚“海红旗"-9防空导弹,建造了4艘积累了5至6年的使用经验后,中国海军转为在052C型的船体基础上增加了几百吨建造052D驱逐舰,052D型根据052C型的使用经验改良了技术,成熟稳定,2011年,首舰“昆明"号在江南造船厂开工,2014年3月,“昆明"号入役,开启了中国驱逐舰大量建造的盛况。

首舰服役后,2015年8月12日,2号舰服役,2015年12月12日,3号舰服役,2016年7月12日,4号舰服役,2017年1月22日,5号舰服役,2017年6月10日,6号舰服役,2015年7月7日7号舰下水,2016年6月14日下水了10号舰,2016年12月26日下水的12号舰,大连造船厂也在2015年11月28日下水8号舰,2016年7月28日下水了9号舰,2016年8月3日下水了11号舰,2017年6月26日下水的13号舰,不过052D飞行甲板太小,只能起降较小的直-9型和卡-28反潜直升机。随着比直-9大了一圈的舰载型直-20舰载直升机研制成功,江南长造船厂开始建造加长型052D型驱逐舰,将飞行甲板延长了数米,为直-20舰载直升机上舰做准备。

两个造船厂的不停下水的052D驱逐舰总算解决了中国海军的防空瓶颈,大型导弹驱逐舰数量上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虽然,1艘052D的综合作战性能是052C的1.6倍,但是在防空作战能力上,依然比美国伯克级驱逐舰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抗饱和攻击能力,052D驱逐舰防空导弹只有伯克级驱逐舰的三分之二,达不到抗饱和攻击的数量要求,假设中国航母编队配备6艘052D驱逐舰,防空导弹总数384枚,按2枚拦截一枚反舰导弹计算可拦截162枚,美国1个航母战斗群出动40架FA-18E战斗机,每架携带4枚空舰导弹,就能发射160枚,美军只需要两个航母战斗群就可以完成饱和攻击。

而美军航母战斗群也是6艘伯克级驱逐舰的话,防空导弹总数576枚,中国需要投入4个航母战斗群才有能实现饱和攻击,而且伯克级驱逐舰配备的MK41型垂直发射装置可以发射RIM-66标准-2”舰空导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战斧”巡航导弹和一个发射箱中可以放入4枚的RIM-162*改进型海麻雀"舰空导弹,根据不同的威胁灵活装填不同的导弹,052D驱逐舰的垂直发射装置通用性不高,只能发射“海红旗"-9防空导弹,为了实现对同一个目标实施多次拦截,中国海军只能加一艘装备“海红旗"-16中程舰空导弹的054A型导弹护卫舰。

这就是中国海军现在的驱逐舰支队都是6艘驱逐舰 6艘护卫舰混编的原因,这种通用化差的问题导致航母战斗群要同时编入航速较高的驱逐舰和航速较低的护卫舰,干扰编队的统一行动,作战时还要特别注意信息交换和目标交接,指挥协调4艘同型号驱逐舰的难度肯定要远小于2艘驱逐舰加2艘护卫舰,052D驱逐舰只具备舰队防空能力,没有对陆攻击能力,中国海军受限于海外后勤保障,航母战斗群短时间内很难在远洋长期部署,驱逐舰在远洋游弋是目前最有效费比的选择,但没有对陆攻击能力052D驱逐舰对可能拥有反舰导弹的国家威慑力有限,幸运的是中国海军在舰载武器通用化上已经赶了上来。

四:无比轻松的055型驱逐舰

2009年12月20日,055型驱逐舰正式立项,经过5年设计,2014年12月,055型首舰在江南长兴造船厂正式开工,055型驱逐舰是中国驱逐舰的里程碑,也是拥有150余年历史的江南造船厂的里程碑,从4千多吨052一下到跨越1万多吨的055,从从塔式建造法到总段建造法,无论是精度控制、总段对接技术、移动技术,建造管理、造船效率都上了一个大台阶,特别是电子样船技术,以往建造驱逐舰不可避免地大量的修改甚至推倒重来,现在从设计院所到生产单位在铺设龙骨前已经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把整艘舰“造”了一遍,不再需要的返工和修改了。

传统造船船体外板弯曲过程会产生回弹和褶皱变形,因此所有船厂船体外板加工都采用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技术和经验的人工操作方式,效率很低,成为制约造船业的主要瓶颈之一,军舰特种钢不能采用水火弯板工艺,加工难度更,江南造船自行研制了自动化复杂曲面船板3D数控弯板装备,集成了机、电、液、控、光等技术,自动进行船板成形加工,实现从设计到加工的统一数据源贯通,在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可取代54名工人,生产效率较传统方式提高了10倍以上成为世界造船领域的一项重大工艺革新。

中国之前没造过万吨级驱逐舰,055型驱逐舰的设计虽然是从零开始,但有先进的建造技术作为后盾,加上装备主要成熟技术装备的升级版,在设计方面要比051型要容易很多,原来中国武器研发分散于不同领域的各个工业集团,研制的设备或子系统都自定标准,各成体系,相互交流配合并不多,导致不同厂家的接口标准各异、设备和零部件不一,不同单位的设备都有专属的电源与冷却系统,不同厂家的电子设备都有自己的天线,导致了大量的冗余问题,使军舰一度天线林立,之间的电磁兼容和供电需求问题令人头大。

在055研制过程中开始高度重视整体性和系统性,2011年海军召集军工集团开会,要求全面打破集团利益和行业壁垒,重新修订标准规范,对40多个子系统进行精简,淡化各子系统界线,让共享资源和软件去替代专用硬件,减少硬件数量,采用顶层设计、层层分解的方式尽量消除不同厂家的界线和系统的功能重复问题,通过努力,完成信息完全共享和设备小型化、通用化,舰载综合射频系统和集成通信传输、电子战、导航、敌我识别等天线的一体化隐身桅杆,大大提高军舰的容积使用率,如果没有这些努力,055的排水量将超过2万吨,而减少的排水量也减少编制人数和造价,使单价仅为50~60亿元人民币。

055驱逐舰满载排水量达到13000吨,比052D型大40%左右,有充足的空间安装输出功率是美国“宙斯盾”无源相控阵雷达30倍的346A有源相控阵雷达,也为将来电磁轨道炮,激光炮,高功率微波武器上舰做好基础,还可以轻松布置128个导弹发射单元,超越了只有96个发射单元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碾压只有80个导弹发射单元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可发射“长剑"-10巡航导弹,“鹰击”-18、“鹰击”-21反舰导弹,“鱼"-8、“鱼"-11反潜导弹、“海红旗"-9,“海红旗"-16防空导弹,“海红旗"-19、“海红旗"-26反导导弹,火力配置空前强大,综合作战性能是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2.4倍。

055驱逐舰能够在全世界机动部署执行战略任务,美国将055型驱逐舰称为"eruiser"即巡洋舰,舰体大,航速快,各项数据指标都堪称顶级,美军最新下水“阿利●伯克”3级驱逐舰已经完全不是对手,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的《评估中国055型驱逐舰的能力》中说,055型驱逐舰的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和反舰能力远远超过只有无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和“彗星”、“鱼叉"和90式反舰导弹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日本爱宕级驱逐舰以及韩国世宗大王级驱逐舰,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报道说,毫无疑问,中国的055型驱逐舰是当代世界最强大的水面战斗舰艇。

055大型导弹驱逐舰的下水标志着中国驱逐舰发展取得了跨越式的提升,将大大提升中国海军深入西太平洋的实力,成为中国未来航母战斗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量众多的驱逐舰保护下,中国航母突破第二岛链已经完全没有问题,按照航母搭配补给舰后作战半径的75%计算,中国航母打击群作战半径将达到4275海里,加上歼-15舰载战斗机409海里的作战半径,足够打击距离中国海岸4454海里外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所在的珍珠港了,美军要考虑的不再是进攻,而是防守了。

五:结语

2020年,中国海军战舰数量达到273艘,超过美国的260艘,2030年前,解放军至少拥有4支航母打击群,不过这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新生海军挑战的是老旧但仍是世界上规模第一的美国海军,美国海军拥有数量超过其他国家总和的航母,吨位和舰载机数量第一毋庸置疑,在航母和舰载战斗机短时间内无法与美国海军在远海抗衡的情况下,中国海军需要更多的驱逐舰以减轻航母编队的作战压力,毕竟建造的驱逐舰比建造航母更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